|
揉进记忆中的美食 —— 面蒿粑1
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每逢春天,在清明节前后,一种传统的手艺制作的面食——面蒿粑吗?也许它不如其它美食那么惊艳,但却令我记忆深刻,每次回老城祭奠先辈都会去寻觅它的踪影。 ![]() ![]() 清明菜是面蒿粑粑的重要组成部门,为菊科植物鼠耳草的嫩苗,又名佛耳草,亦名鼠耳草,地方小名称为“面蒿”。清明菜味甘、性平、具有降血压,治疗消化性溃疡,以及祛痰、镇咳、镇痛的功效。这个地地道道的野菜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。 ![]() ![]() 在我的记忆中,面蒿粑粑的制作过程先是采摘面蒿尖部最嫩的那部分,拣好后放水中漂洗淘净,将洗净的面蒿用开水烫一下晾干,再切细切碎,而后加入糯米粉,水拌匀,揉透,最后上锅蒸熟即可。咸苏子是盘州面蒿粑的灵魂伴侣,需要先低温炒制发香再捣碎加猪油、盐混合搅拌而成。热乎乎的面蒿粑沾着香香的苏子,软糯可口,入口清香。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据了解,目前在老城的北门古楼至平街还有两位老人在卖面蒿粑,还是儿时的配方,还是儿时的味道,依据购买价格用那把怀旧的剪刀剪下相应的数量,再用三分力道将咸苏子揉进带有温度的面蒿粑里,一下、两下、三下、四下....... ![]() 回不去的时光,留不住的岁月,还好有永存的记忆,记下那时朴质的快乐,无忧的童年...... |